19世纪初,有一位医生叫艾萨克·詹宁斯,他在行医20多年后,开始对药物治疗不再信任。为了满足病人对“医药”的需求,他给病人开了多种面包药丸,用面粉制成各种味道、各种颜色的粉末,以及颜色各不相同的小瓶纯净水。出乎意料的是,此后,他收治的病人的康复率却远远高于他之前正经八百地开药的那个时期。就这样,他一直用无害的安慰剂取代药物,直到20年后,他才把真相告诉人们。对此,有些患者很生气,虽然早已康复,依然称他为江湖骗子;有些患者却并不在乎,毕竟这些安慰剂一样治好了他们的病。就在这样褒贬不一的声音中,艾萨克·詹宁斯医生取得了耶鲁大学的荣誉学位。

  这就是安慰剂效应”,它深刻揭示了心理暗示能够治愈疾病的力量。安慰剂效应是指在病人不知情的情况下,服用完全没有药效的“假药”,虽然病人只接受了无效的治疗,却相信治疗有效,从而使病患症状得到缓解的现象。当然,安慰剂并非对所有的疾病都有效,不可能包治百病。一般来说,它对缓解心绞痛、关节炎、伤痛、花粉症、头疼、咳嗽、溃疡、高血压、癌症和心脏病等具有一定的作用。

  安慰剂并不适用于所有的病人,多适用于容易出现相应的心理、生理效应的人。他们大多具有如下特点:好与人交往、有依赖性、易受暗示、自信心不足、较关注自身的各种心理变化和不适感、有疑病倾向和神经质等。因此,安慰剂的具体效用应根据病人的个人特点而有所不同,不可一概而论。

  安慰剂能够让病人转变思想,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它使病人能够更积极地看待自身控制健康的能力,从而使机体的自愈系统更好地运行,最终消除或改善疾病症状。

  安慰剂起效的原因主要是病人对药物和医生的信赖。当医生解释使用药物后的乐观推测时,病人开始相信服用药物有助于病情好转,情绪自然缓解,一系列精神和生理上的变化也会随之发生。此时,安慰剂的作用开始显现。

  安慰剂效应证明,积极的心理暗示有助于治疗。当人们坚信可以利用思想意识治愈自己时,即使是非常严重的疾病,也有可能会痊愈。这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会赋予你的身体一种力量,从影响你的思想、语言和行为开始,逐步影响你的身体状况,最终驾驭你的身体,治愈你的疾病。

  尽管安慰剂被证实是有效的,但大多数国家不同意将安慰剂运用于临床。因为它有违医患之间的诚实原则,会使病人失去对医生的信任。况且,同样的心理安慰可以通过更诚实理性的交流获得。同时,安慰剂还可能会掩盖潜在的疾病,导致误诊、误治。

  对于安慰剂效应的原理,目前我们还没有完全掌握,安慰剂能否有效治愈所有人,能否突破伦理道德,能否在医学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一切都还是未知数。不过,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真的可以摆脱长期以来对于药物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