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疑心病,就是“无病疑病”,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过分多疑是一种心理疾病,属于偏执型的性格缺陷。

  患有疑心病,就好比是人的思想被捆上了一条无形的绳索,进而捆绑了我们的思路,使我们远离朋友、同事甚至亲人。如果疑心病过重,会经常无中生有,因一些可能根本没有或不会发生的事而忧愁烦恼、郁郁寡欢;因为处处猜忌别人,因而不能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其结果可能是无法结交到朋友,时间长了,就会变得孤独寂寞,从而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因此必须要消除自己的疑心病,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优化个人心理素质

  保持正确的心态,让自己的胸怀变得豁达宽广,以此来增大对别人的信任度并排除不良心理,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2.理性思考,不无端猜疑

  当发现自己起了疑心时,不要朝着有利于猜疑的方向思考,而应理性地进行思考,问自己为什么要这样想?这样做正确吗?如果怀疑错了怎么办?像这样,在做出决定前,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对冷静思索问题是非常有利的。

  3.摆脱思维方法的束缚

  疑心的人一般总是从一个假想目标开始,最后又回到假想目标。因此,只有摆脱错误思维的束缚,走出先入为主的死胡同,才能使疑心在得不到自我证实和不能自圆其说的情况下自行消失。

  4.增强自我调整能力

  一个人在社会上生活,每天都会遇到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事,这就难免遭到别人的议论和流言。如果总是猜疑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这个大可不必,就像但丁说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要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情,让自己不受外界的干扰,不要在意他人的议论,想怎样做就怎样做,这样解脱了自己,会减轻你的疑心。

  5.加强交流,解除疑惑

  人与人之间之所以会产生猜疑,来源于相互的误解,如果真是这种情况的话,就应该通过适当的方式敞开心胸进行一次交流。通过谈心,不仅可以使各自的想法为对方了解,消除误会,而且还避免了因误解而产生的冲突,也许又能和好如初,或者由普通朋友变成好朋友。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疑心和暗示有关。因此,治疗“疑心病”要学会运用积极的自我暗示,使自己在心理上摆脱疑心的束缚。所谓暗示,就是不加分析、不加批判、毫无反抗的情况下,用含蓄的、间接的方法对人的心理和行为施加影响。暗示可以来自他人,也可以来自自己,来自自己的叫“自我暗示”。从暗示的效果好坏上来看,可以将暗示分为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积极暗示可以使人增添信心,精神振奋。消极的暗示可以使人忧心多虑、疑神疑鬼,会增强疑心病的程度。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加强积极的自我暗示,这样就不会产生疑心病了。

  总之,要想消除自己的疑心病,就必须做到实事求是,理性思考。从思想方法上讲,治疗“疑心病”就是要学习用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观点看人、看物、看自己,切忌胡思乱想、主观臆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