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发现,我们学过英语后,再学习法语、德语等第三种语言感觉会比较容易;我国大陆的司机在澳门开车会感到不习惯……其实这些问题的答案都与心理学上一个心理效应有关—迁移效应

  “迁移效应”是指先行学习的内容、方式等对后继学习的影响。迁移有三种效应方式:如果先行学习对后继学习有促进作用,则称为正效应;如果先行学习对后继学习有阻碍作用,则称为负效应;如果先行学习对后继学习毫无作用,则称零效应

  关于这一心理效应,有各种不同的理论学说,也有各种实验来证明迁移的存在及其对学习的影响。其中最有名的实验是贾德的“水下打靶”实验。

  1908年,心理学家贾德做了一个实验。他把一群十一二岁的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分成A、B两组,让他们射击水面下的靶子。A组学生事先学习了光的折射原理,然后打靶。而B组学生事先没有学习折射原理,就让他们打靶。当靶子在水面上1.2英寸时,两组成绩大致相等。当靶子在水面下4英寸时,A组的学生能根据光的折射原理和打靶目标的不同深度,对瞄准作适当调整,能够射中目标,从而取得了良好成绩。而B组学生受到错觉的影响,打靶总是远离目标,很少能够打中目标,成绩当然不好。因此贾德认为,如果能事先在理论或者原理的高度上理解实际情况,就能通过迁移迅速解决问题。

  事实上,“迁移效应”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历程中。因此不管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我们都要注意发现一些事情的相同、相通之处,学会总结,掌握规律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我们就会举一反三,节省很多时间,在生活中少走很多弯路,比别人更快地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