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书法家倪瓒是爱清洁到极致的人。他的文房四宝每天有专人负责擦洗干净;客人来访离去后,坐过的地方必须重新打扫;每天穿戴的衣服与帽子,都要拂拭数十次,他的洁癖故事不能一一道来。其中一个趣事就是倪瓒和朋友一起谈诗论道,要泡好茶招待,就命仆人到七宝泉打水。水打回来之后,倪瓒吩咐仆人:“提在前面那桶水,拿来泡茶;提在后面那桶水,拿去洗脚。”他朋友见状,心中感到好奇,追问原因。倪瓚说:“前桶的水,一定干净,所以用来泡茶;后桶的水,恐怕已经被仆人的屁所污染了,所以只好拿去洗脚啦!”

  不仅仅是倪瓒,在我们身边也有一些人,他们总是不停地洗手、洗衣服、打扫卫生,有一点点脏都无法忍受。他们太爱干净了,以至于干净得让我们都有点无法接受。

  “洁癖”者做一件事情后就觉得手脏了,心里别扭,一定要洗手,甚至洗几次才能好受一点,如果不这样做,就会特别焦虑。这在心理学上讲,其实是强迫性神经官能症,“洁癖”者主观上感到有某种不可抗拒的、被逼无奈的观念、情绪、意向或行为存在,他们认识到这些没有必要去想或者去做,但是从内心深处涌现出强烈的焦虑,却迫使这些想法和行为发生,自己无法控制。

  “洁癖”是心理焦虑的一种外化,在生活中有诸多表现,比如强迫洗涤,如反复洗手、反复洗涤衣物,明知过分但无法自控。很多人也有心理上的洁癖,强迫自己的精神世界里要绝对清洁、绝对干净,而且随时准备清理自己的精神世界,使精神世界基本处于一种真空的状态。

  一般来说,性格上比较谨慎严肃、时间观念强、生活刻板的人,他们在压力之下容易产生洁癖行为。而且,家族遗传、成长经历、家庭教育以及社会生活中受到精神上的创伤都有可能导致洁癖。

  而洁癖的危害远远超过益处。过分地讲究卫生,可能会破坏人体内及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平衡,消灭了对我们有益的细菌,为抵抗力、适应性强的有害病菌开绿灯。洁癖症也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洁癖”者常常感到紧张,无暇顾及生活,对精神状态的影响可想而知。

  怎么消除洁癖?首先需要在观念上有个正确的认识,卫生不是我们的生活目标,卫生只是保障我们正常生活、工作的必要条件。我们不能让追求卫生成为我们生活的全部,这只会让自己更加紧张和痛苦,并且没有时间享受生活,反而为卫生所累。再者就是从主观上接受自己的洁癖行为,找出洁癖的心结所在,弄清自己到底对什么事情过分担心、忧虑,放下心中的不安和焦虑,有意识地进行调整,敢于尝试回归正常生活,在乐观、勇敢、果断的意志支持下,让自己充实起来、快乐起来,直到洁癖消失。